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首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名单中,由焦树强、张建良、李素芹(主讲)教授讲授的《工业生态原理与案例分析》评定为首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全校唯一)。
课程简介
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国富民强,中国近几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十年,中国从落后的工业国发展为领先世界的制造业强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探索领域不断拓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工业发展也同时带来了诸如资源、能源短缺及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工业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型前沿学科,研究的是工业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为现代工业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及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法,它寻求的是多重效益并举,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国家中国特色现代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高质量发展导向高度契合。
《工业生态原理与案例分析》课程契合国家政策导向,注重课程思政及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发展应用型人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加速现代工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教师团队介绍
焦树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长期从事电化学冶金领域研究工作,在钛的电化学提取提纯、铝离子电池、碳素资源增值利用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积累。研究成果曾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众多奖项。在Sci Adv, Angew Chem, 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总引用11000余次,H因子58;授权美国/英国发明专利3件、中国发明专利54件,USTB和Chinuka钛提取工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建立了海绵钛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钛工业生产线,发展了冶金工业废弃/低值碳质二次资源熔盐电化学转化先进石墨化碳材料新方法,构建了金属铝-碳新型二次储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为冶金资源清洁生产与大宗金属增值利用提供了创新路线。主持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3),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3)、二等奖1项(排名第1),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获北京科技大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等。
在本课程中,指导了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改进,指导并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在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及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张建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冶yl6809永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院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冶金先进科技工作者,澳洲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全国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副组长,冶金工业安全风险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河钢-北科大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宝武-北科大联合研究院绿色制造所所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奖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担任《钢铁》、《炼铁》副主编,《ISIJ International》、《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工程科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烧结球团》、《铁合金》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冶金期刊编委。长期从事低碳炼铁与氢冶金;炼铁过程优化控制新技术;冶金反应机理;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炼铁资源高效利用及质量评价;冶金过程专家系统及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260余项科研项目。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获批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300余篇被SCI、EI检索,授权专利76项、专著12部。
在本课程中,指导了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改进,指导并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在本课程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工业高质量发展及氢能源在冶金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李素芹,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冶yl6809永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系主任,兼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会员,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智库专家,中国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理事会理事,工信部钢铁行业节水标准化工作组委员、全国钢标委节水组(SAC/TC183/WG9)组长,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等。研究方向要是资源循环与工业生态,其中工业水处理及固废有价物提取与高值利用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多年从事超导耦合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在相关技术及理论研究中成果显著,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是超导耦合(SC-USTB法)高硅固废(铁尾矿等)Fe/Si元素同步提取等颠覆性技术发明人,注重“产学研用”的结合,多项专利成果完成工程转化。主持包括国际合作、国家“十三五”重大/重点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一区TOP期刊论文10余篇),专著5部,申请专利40多项,授权30余项(包括国际专利8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起草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曾获得市级优秀女职工、中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发明创业创新奖、2篇论文获ScienceFather等国际机构颁发的“BEST RESEARCHER AWARD”及“INTERNATIONAL BEST RESEARCHER AWARD”奖、中国十大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等。获北京科技大学职业荣誉银奖、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及“我爱我师—我心中最优秀的教师”称号。
在课程教学上,2003年开始从事工业生态学相关教学工作,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了工业生态学课程,研究生课程《工业生态学原理与案例分析》列入教育部核心课程指南,主持编写教辅材料3部,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
本课程发挥前沿性、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特点,契合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现代工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