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领域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或其他金属资源)中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学科,涉及金属提取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环境与资源能源等方面。冶金工程学科以化学、物理学、数学、材料学等理学为基础,交叉融合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高新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实践生产经验,研究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与工程、流程、工艺、技术、产品、环境、能源、资源等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冶金工程学科是北京科技大学优势特色学科,最早源于北洋大学等5所学校的矿冶学科。早在1952年建校之初即成立钢铁冶金专业,并于1956年成立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包含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三个二级学科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该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该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比中均为全国第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1997年在国内率先开始培养“冶金工程”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前期主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在职人员。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在涉及金属提取过程中新流程新工艺开发、技术改进、过程控制、新产品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从2009年开始同时招收在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
本领域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领域着重培养在冶金工程领域进行理论分析、工程设计与规划、流程开发、新工艺与新技术研发、产品研发、环境污染控制、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掌握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学以及金属学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检测方法,在本领域中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工艺流程改进等能力。论文应做到在理论联系实际,在方法、技术或应用上有改进;学位获得者还应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6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共
必修课
|
508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必修
|
5090010
|
硕士生公共外语
|
64
|
3
|
1
|
||
公共
选修课
|
508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必选1门
|
508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2
|
||
5210001
|
统计与优化
|
48
|
3
|
2
|
必选1门
|
|
5210002
|
计算方法
|
48
|
3
|
1
|
||
5210008
|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
48
|
3
|
1
|
||
6090001
|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
32
|
2
|
1
|
选修
|
|
5080004
|
科技与人文素质课
|
16
|
1
|
2
|
||
524000X
|
计算机类选修课
|
32
|
2
|
2
|
||
507000X
|
经管类选修课
|
32
|
2
|
2
|
||
领域
基础课
|
6020102
|
冶金工程科学前沿
|
48
|
3
|
1
|
必修
|
5020101
|
冶金传输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必修至少2门
|
|
5020102
|
冶金热力学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
5020103
|
冶金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
5020104
|
冶金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
36
|
2
|
1
|
||
领域
专业课
|
6020105
|
特殊钢冶金学
|
24
|
1.5
|
1
|
选修
工程应用模块
|
6020106
|
炼铁新技术
|
24
|
1.5
|
1
|
||
6020107
|
夹杂物控制工艺及理论
|
24
|
1.5
|
2
|
||
6020112
|
冶金资源高效利用
|
32
|
2
|
1
|
||
6020118
|
钢铁工业水循环及废水处理
|
16
|
1
|
2
|
||
5020105
|
矿物学原理及应用
|
16
|
1
|
1
|
||
5020108
|
金属凝固理论与应用
|
24
|
1.5
|
2
|
||
5020118
|
钢铁工业系统节能减排技术
|
32
|
2
|
2
|
||
5020120
|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
24
|
1.5
|
1
|
||
5020121
|
炉外处理原理及应用
|
24
|
1.5
|
2
|
||
5020122
|
耐火材料
|
24
|
1.5
|
2
|
||
5020123
|
铁合金冶金工艺学
|
24
|
1.5
|
2
|
||
6020104
|
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
24
|
1.5
|
2
|
选修
研究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
|
|
6020109
|
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
16
|
1
|
2
|
||
6020114
|
近代冶金与材料研究方法
|
32
|
2
|
1
|
||
6020115
|
冶金工程软件及应用
|
32
|
2
|
1
|
||
6020119
|
文献检索与学术活动
|
16
|
1
|
2
|
||
6020120
|
国外专家讲座
|
16
|
1
|
1-2
|
||
6020121
|
炼铁过程典型案例
|
16
|
1
|
2
|
选修
案例教学(企业专家讲座)
|
|
6020122
|
炼钢过程典型案例
|
16
|
1
|
2
|
||
6020123
|
铸坯质量与控制典型案例
|
16
|
1
|
2
|
||
6020124
|
工业生态案例
|
16
|
1
|
2
|
||
人文、法律等课程
|
选修 职业发展模块
|
本领域课程共分为领域基础课及领域专业课两部分,其中领域专业课又分为四个模块:工程应用、研究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案例教学、以及职业发展模块。其中案例教学模块主要邀请相关领域企业知名专家以讲座形式,为学生分析、讲述企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典型技术研发案例。
注: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
2、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要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完成。
3、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一个校内学术导师和一个校外专业实践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原则上应为工程实践背景强、所承担课题具有重大应用背景的导师。
五、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4学分)。在学期间,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环节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除按《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样板》、《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学院提出以下要求:
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撰写1篇(中文或英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或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须提交学术论文被录用的证明,方可申请参加答辩。
参加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录用。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攻读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本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程研究、工程/工艺设计、产品研发。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选题要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有利于发挥导师专长,顺利开展研究工作。论文课题应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支持,并具备开展研究工作的其它必备条件。应具有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对所研究的课题做出实用性成果的可能性。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选题还应符合研究生本人的专业兴趣和原有基础,有利于发挥研究生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地完成科研工作。
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如下: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为检查研究生论文工作进行情况,及时取得导师、梯队及系(所)集体指导,硕士论文工作过程中安排一次论文选题报告。
1、论文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5~20年中的40篇以上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书面选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采用双面打印和复印,用统一封面和A4纸装订成册。
选题报告的评审方式如下:
① 评审的时间:要求在修满规定的主要科目和学分以后,提交《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经过导师审核,认为已经达到选题报告的要求后,在导师所在的系(所)统一进行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在第三学期第9周内进行。
② 评审小组组成:硕士论文选题报告的评审,由导师所在系(所)组织统一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三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关人员组成。
③ 评审方式:由评审小组组长主持选题报告会,由研究生向评审小组提交正式上交的《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一份,并向评审小组作选题报告,报告时间要求约20分钟,评审小组成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均可对其选题报告进行提问,选题报告者应予回答。评审小组根据其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的质量和回答问题情况,填写评审意见。
④ 评审结果处理:通过选题报告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3个月内再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
选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及文献总结评审表》,原件交研究生院归档,复印件和书面选题报告交学院留存,以备检查评估
2、学位论文答辩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开题报告等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具体见《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办法》。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